苗木产业发展迅猛花卉产业特色鲜明
来源:漳州绿景花卉有限公司
作者:admin
时间:2017-08-19
点击:次
云南省红河州花卉苗木产业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发展至今,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据红河州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规划统计科主任科员朱崧介绍:截至2011年底,全州72个种植企业,15个花卉生产合作组织,3156户花农的花卉苗木总种植面积和产值分别达8678公顷和101323万元。其中花卉种植、加工和服务业产值分别为73718万元、16560万元和11075万元。
红河州气候类型多样,具有北热带到南中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热水气好。优越的气候不仅适宜红河州特种名贵花卉生长,也适宜多种外来花卉生长。个旧市、蒙自市等市县地气候优良、交通便利,大多数品种菊花的周年生产基本不用加湿和降温,年产菊花三季半,是世界公认的菊花理想种植地之一。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红河州采取规划优先,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托当地气候、交通等优势积极打造花卉产业,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花卉产业发展态势。
从弥勒至蒙自的公路两边,大大小小的苗圃一个连着一个,郁郁葱葱的各种绿化苗木将公路装点成一个园林绿色走廊。在开远三鼎公司苗木基地,各种规格的黄连翘、黄金榕、小叶女贞、黄槐等各类园林绿化用树应有尽有,有的景观大树需两三个人才围得过来,其树形千姿百态,造型迥异,犹如一个大型园林艺术博物馆。
红河州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朱志明朱志明说。“在红河彤瑞园林绿化公司、开远市南圃园林景观公司、开远市三鼎产业公司、开远市绿景花卉公司等几家企业的带动下,开远市乐白道办事处的旧寨村、仁者村、核桃寨、石头寨和羊街乡红土村等村寨的农户种植绿化苗木,实现亩收入2万元/年左右,花卉苗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
2011年,全州绿化观赏苗木种植面积和产值分别由2010年的916公顷和32483万元增加到1196公顷和38436万元。其中开远市种植规模居全州之首,全市以榕树、香樟、董棕、假槟榔、天竺桂、黄连翘、晃伞枫为主要品种,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城郊及昆河公路雨洒至白土墙沿线及中和营镇、羊街乡等乡(镇)为主的绿化苗木种植面积达934公顷,已成为云南省绿化苗木的重要生产区之一。
该州河口县发挥“天然大温室”的热区优势,积极发展绿萝、龟背竹、花叶芋海芋红掌、蒲葵、假槟榔、鱼尾葵、棕竹、散尾葵、大王棕巴西铁、富贵竹、红边千年木、酒瓶兰、冷水花、紫背万年青、佛肚树、发财树等十多个科属上百个品种的观叶花卉生产销售,产品主要销往昆明、玉溪、文山等地。
观赏苗木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肥料、塑料薄膜、花盆、运输业、供水设备、钢架大棚、包装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远三鼎公司总经理熊伟说,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来延伸了绿化工程、园艺、根雕、赏石、等分支产业的发展,从而还带动了肥料、农药、薄膜、花盆等农资及运输业、餐饮、住宿、供水设备、钢架大棚、包装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广大农民用自己的承包地或入股,或自己种植等灵活的参与经营方式,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记者在大屯农场的锡都花卉公司110多亩花卉基地看到,玫瑰、红掌、非洲菊、蝴蝶兰等30多个品种花卉竞相绽放,一个大棚一片花海,几十个大棚几十个色块。该公司销售主管李秀仙告诉记者:“我们种植观赏菊花和食用菊花年销售500多万枝,产品汇聚于昆明斗南花卉市后大多出口日、韩、及东南亚诸国。目前以菊花和玫瑰为主导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在开远市羊街红土村绿景花卉有限公司的白荷花生产基地,30多亩荷兰白荷正含苞待放。公司经理杨玉庆说:开远的气候土壤得天独厚,是种植反季节白荷花的最佳地方,我们在这里种植的80多亩白荷花无论是花瓣色泽、还是叶片茎秆形态等品质都居于世界前列。
工业花卉成绩斐然
自1998年起,红河州政府全力支持工业花卉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灯盏花、除虫菊已成为当地农民替代烤烟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通过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了整个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加栽培中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增强花卉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引导分散的花农由小农经营规模式逐步向生产规模化和商品化过渡,增强生产主体的实力,促进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体系建设,改善广大农户小规模、分散种植的局面,使农民种植几亩、十几亩的分散小规模种植转变为几百亩、上千亩的大户种植,从而实现了花卉生产上规模,增效益。截至2011年年底,全州以除虫菊、万寿菊为主的工业用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由2010年的1555公顷和2700万元增加到3135公顷和2974万元。
朱志明表示:下一步,红河州将要依托自然条件优势和综合力量,紧紧抓住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市场交易中心的有利契机,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机制,突出特色,加大投入,调优产业结构,逐步建成集生产、加工、销售、配送等功能于一身的花卉产业链条,促进红河花卉产业快速发展。